光的色散實驗

實驗十二

 

目的

利用稜鏡分光的特性,測量不同入射光波長對稜鏡折射率的關係。

 

原理

由於稜鏡的折射率n(λ)與入射光的波長λ有關,所以不同波長的入射光,在稜鏡內部走的路徑一定不會相同。當非單一波長的光源傾斜入射至稜鏡時,不同波長的光會被散開,這就是所謂光的色散chromatic dispersion。(如下圖)

藉由此性質我們可以將非單色光源分光。至於光走的實際路徑,可由折射定率【見附錄二】決定。

折射定率:   (1)

n1n2代表不同介質的折射率,θ1、θ2分別表示入射角與折射角

接著利用此簡單定律,計算三稜鏡對於入射光線所產生的的偏離角度(deviation angle)。只要利用兩次折射定律及幾何角度的關係,就可以得到下列結果。

δ為偏離角 為入射角 為折射角

由上圖可看出

 

由四邊形ABCD中可看出

其中a為三菱鏡的頂角

所以

 

根據折射定律(1)可得到

即可得          (2)

n(λ)為稜鏡的折射率【注意:為入射光波長的函數】首先將已知兩種不同波長的單色光射入至三稜鏡,經過兩次折射回到空氣中,由於不同波長的單色光其偏離角度不同,所以分散在不同的角度方向上,其它未知波長的位置則由線性的內外差法決定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附錄一

 

某些物質,折射率與入射光波長的關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附錄二

1.惠更斯原理(Huygens』 principle)

假設波前(wave frontab)上的每一點,可以視為二級的波列(wavelets)源,然後以原來波動速率(在同一介質中)向四面八方傳播,新的波前(de)與二級的波列源相切,成為其波包(envelope)。此原理可以簡單的幾何來決定,下一個時刻波前的形狀。

 

2.利用惠更斯原理來證明折射定率:

假設某一個波前( )從介質a(折射率 )往介質b(折射率 )傳播,A在恰好在交界面上

 

,利用惠更斯原理來找t時間後透射波波前的位置(OB),二級的波列Q經過時間t球面波的半徑為

 

t,而二級的波列A經過時間t球面波的半徑為 t,假設波前進的方向(與波前垂直)與界面法線

 

的夾角為 ,及入射角為 ,反射角為 ,則下圖中 。利用簡

 

單的三角幾何得知 ,合併得 。藉由折射率的定義

 

c為光速),改寫成 或為

 

儀器與裝置

汞燈(含木板)1組,底座和支架2組,稜鏡1個,狹縫片1片,可轉方桌1個,屏幕1 個,手電筒2支,捲尺、長尺及短尺各一支,三角板一組,布織手套一副

 

儀器架設

 

 

 
 
 
     

儀器架設圖:(A)汞燈;(B)狹縫;(C)稜鏡;(D)可旋轉黑色方桌;(E)屏幕

 

實驗步驟

1.      儀器架設如上圖所示,移動支撐黑色方桌的底座使黃銅柱對準圓盤刻度中心,再將稜鏡小心置於方桌中心處,使稜鏡其中一邊與附有指針之桌邊平行(如下圖)

2.      調整木板上的螺絲,即調整汞燈高度使光平行射出,之後調整狹縫的高度並對準其位置,確定汞燈發出的光可通過此狹縫,再調整上圖之裝置,使光束沿指針方向垂直射入稜鏡面的中心

3.      改變光束的入射角大小,即旋轉方桌(因方桌套在黃銅柱上,握住連接桌面之黑色管柱,即可轉動桌面),直至可清楚看到分光現象,出現黃、藍綠、紫三條不同顏色的光束為止,記錄此時入射角角度。

4.      在屏幕上點出黃、藍綠、紫三條光束的位置,連線回到圓盤刻度上,即可算出入射光束與出射光束的角度差,也就是偏離角的大小。

5.      將測得的入射角大小及各條光束的偏離角大小,代入(2)式,分別求出各條光束對應的稜鏡折射率大小。

6.   參照講義上各種色光所對應的波長,作折射率 對波長 的關係圖: ,求 值各為何。 

 

 

 

預習問題

1. 推導第(2)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實驗紀錄

入射角 :___________  ; 頂角a:____________

 

波長

偏離角

稜鏡折射率

黃光

 

 

 

藍綠光

 

 

 

紫光

 

 

 

作折射率 對波長 的關係圖:

*     =__________, =__________, =____________。

思考問題

1. 將我們求得的 值代入 中,可得出汞燈的黃色光及藍綠色光所對應的稜鏡折射率應分別為何?

 

2. 假設有一凸透鏡,其兩面的曲率半徑皆為15cm且其材質和我們實驗中使用的稜鏡相同。今有一如下圖的實驗裝置,求當汞燈的兩平行光束通過凸透鏡後,其紅色光、黃色光、綠色光及紫色光分別對應的焦距 各為何?提示:造鏡者公式